凯发ag旗舰店官网
DYNAMIC NEWS
凯发ag旗舰店官网
首页 > 资质荣誉 > 凯发ag旗舰店官网
恒力石化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文章来源:凯发ag旗舰店官网    时间:2024-04-10 20:36:23

  2023年,全球经济步入复苏进程,发展中经济体表现强劲,成为支撑全球经济向好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全球地理政治学冲突持续升级,国际贸易摩擦不断,风险积聚挑战增多,能源及大宗商品和基本的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稳步的增长仍面临多重风险挑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世界经济提高速度3%。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改变也不会改变”。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年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扎实推进,我们国家的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增长动能持续增强。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随国家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将继续为化工行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为化工行业稳增长增添新动能。

  回到本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宏观经济放缓、国内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2023年行业运行仍面临较大困难和挑战,呈现“增产增销不增利”的情况,全年行业效益总体呈现前低后高态势。分板块来看,炼油板块因2022年度基数低,其营业收入、利润双增长。化工板块因原油、天然气及绝大多数化工产品的价格下降幅度较大,营业收入和利润双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炼油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96万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润656亿元,同比增长192.3%;化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9.27万亿元,同比下降2.7%;实现利润4862.6亿元,同比下降31.2%。

  具体到“芳烃-PTA-聚酯化纤”产业链,芳烃依然占据着整个产业链中绝大多数的利润,全年整体偏强运行;PTA受供需影响,加工费总体处于低位运行;聚酯化纤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产销基本稳定,市场相对平稳,出口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盈利能力逐步修复。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9%,增速较2022年大幅回升19.4个百分点。随着下游内需恢复以及出口订单逐步回暖,带动聚酯产业链各产品价差的逐渐改善。

  在烯烃化工产业链,地产、基建作为重要的终端消费应用市场,承载着巨大的消费体量。受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态势未改。据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10913亿元,比上年下降9.6%(按可比口径计算)。化工品如聚乙烯、苯乙烯、聚丙烯价格提振困难,价差收窄,毛利率下降。随着国内经济修复趋势不断向好,“积极、稳妥地化解房地产风险”与“促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措施逐步落地,将有望支撑上游化工品的需求,带动各产品价差逐步修复。

  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公司实现原料的自给自足,能在内部消化中间化工品的景气波动,具有相对可观的成本优势和抗风险能力。全产业链的协同发挥着烫平波动、抵御风险和稳定盈利的核心作用,而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基础支撑和行业高质发展的持续赋能也为企业应对日益增加的宏观不确定性提供了广阔的腾挪空间和持续的发展动力。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资源型能源型和基础性重要配套产业,加快向高水平发展迈进的进程中,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数字化升级、绿色低碳转型等,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产业结构性优化和持续性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双碳”战略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智能电网、3D打印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绿色低碳消费转型以及下游产业需求,带动高性能树脂、高性能合成橡胶、高性能纤维、功能性膜材料、可降解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新材料需求的持续增长。以恒力等为代表的实施全产业链纵横一体化发展的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依托于炼化一体化项目丰富的基础化工原料库,纷纷快速向高端聚烯烃、锂电池材料、工程塑料、石油基可降解塑料等下游新材料领域延伸布局,加大延链、补链及强链的力度,提升产品精细化、专用化、系列化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丰富产品供给品种,培育企业未来的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国家产业战略转型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聚焦“补链强链”和“研发创新”。在行业独具优势的“油、煤、化”深层次地融合的“大化工平台”基础上,依托精细化工园项目,加快打造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集群,逐步扩大高端化工原材料的产业支撑和发展基础作用,不断夯实上游“大化工”的平台作用和运作效率。主动瞄准新消费、新能源与新智造融合发展所催生的下游新材料应用需求,巩固传统市场优势,对标重点新材料突破性领域,重点打造PBS/PBAT可降解材料、功能性聚酯材料、高性能树脂材料、高端纤维材料、新能源材料等。深度锚定高技术壁垒、高的附加价值的高成长赛道,积极构筑“大连长兴岛”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产业链生态圈,全力打造平台型化工新材料研发与制造全产业链领军企业。2023年7月24日,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C&EN)发布2023年全球化工企业50强名单,恒力石化连续四年上榜,位列榜单第11位。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在公司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公司管理层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保持战略定力,稳中求进,全力以赴走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道路,持续锻长板、补短板、育新板,较好地完成了年度经营业绩目标及关键发展指标,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7.91亿元,同比增加5.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05亿元,同比增加197.83%,公司盈利环比大幅改善。

  民营大炼化作为国内炼化行业的“新质生产力”,其核心优势主要在于炼厂超大型装置的成本领先和“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的产品经营,公司更是在此基础上,打造行业标杆并做到产业极致,持续构筑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成本护城河优势,实施基于内部降本增效的持续成本改善与内生式增长,这也成为了恒力石化去年实现业绩复苏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作为国内最早投产的“民营大炼化”企业,超大型装置的规模、一体化布局的协同以及上下游产能的聚集所构筑的叠加优势,是恒力石化“成本护城河”的主要支撑。恒力炼化在国内最早贯彻“组分炼油、分子炼油”理念,选取国际先进的技术标准,采用世界领先且有成熟应用的工艺包,并采用全球最好的专业绿色环保污水处理技术,设备选型要求明显高于同期炼厂水平,装置的能耗物耗、绿色环保、本质安全与长周期运行得到有力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的利用“品质、成本、快速反应,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优势以及弹性、高效、灵活的机制特点,主动适应市场形势,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公司通过加强资源统筹,优化产销协同,及时结合原材料价格波动和市场需求变化,灵活调整原料、装置、产品结构,优先增产高效益产品,做到“宜油则油、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化则化”,全力保障炼化、石化、化工和新材料各大产业园区的高效协同运行,保持产销平衡、经营顺畅,保障公司实现高质量的效益内生式增长。

  从产能一体化布局看,上市企业具有行业内独具的“油、煤、化”深层次地融合的大化工平台,业内首次将全球标杆级的2000万吨炼化、500万吨煤化工、150万吨乙烯和1200万吨PTA这四大产能集群布置在同一个产业园区内,各类油、煤、化大型装置都通过园区内的管道一体化耦合并实现上下游贯通,显著优化了冗繁的运输、存储和冷却等加工环节,节省了大量的中间运行的成本与物流运输成本。同时,公司在园区内自备了国内最大的煤制氢装置,每年低成本自供25万吨稀缺的纯氢原料,建造了行业能效领先的合计520MW的高功率自备电厂,为炼厂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电力和各级蒸汽,自营了2个30万吨级别的原油码头、600万吨自备原油罐区以及其他各类齐备的原料、成品码头、罐区、储存等公用工程设施,明显降低了各类生产与运行成本。

  日常经营管理的精打细算,带来的是能耗物耗的不断改善与细水长流的可持续成本效应。公司聚焦关键要素的降本,加强对原材料市场走势研判,通过国内外资源整合、战略与择机结合等措施,持续提升原材料采购能力,合理控制原料库存,降低财务成本。在设备管理方面,强化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实施定期监测和检测,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评估,以便及时有效地发现并消除潜在风险,确保生产装置长期稳定运行。通过产品技术的持续优化和创新,设备的升级改造,修旧利废,优化考核指标等多项措施,实现产品质量提升、成本控制和效益增加。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公司也将基本结束本轮投资建设与资本开支的高峰期,后续经营重心将更突出精细化成本管控下的“优化运营、降低负债和强化分红”,持续打造价值“成长+回报”型上市企业。

  二、依托“大化工”平台,实施精细化工与新材料产业拓展,高效能开辟新赛道新空间。

  重大项目建设是企业高水平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近年来,公司依托“大化工”平台持续赋能与新材料开发多年积累,加快下游高端化工新材料产能布局,实现产业的“优链、延链、补链”,优化公司产业体系,增强公司综合竞争实力。经过近三年的精心组织、艰辛建设、高效筹划,公司主要重点项目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始陆续进入投产高峰期,公司也将实现在高端精细化工品、光学膜、电子膜、锂电池隔膜、电池电解液、复合集流体基膜、光伏背板基膜等在内的下游化工新材料产品产能的大幅度的提高。报告期内,公司重点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预计2024年2季度实现全面投产。作为落实公司“完善上游、强化下游”发展的策略与加快向“平台化+新材料”发展模式升级的重要载体,该精细化工项目侧重于碳二产业链下游延伸以及煤化工相关产能完善,最重要的包含双酚A、聚碳酸酯、电子级DMC、丙二醇、乙醇胺、乙撑胺、聚甲醛、醋酸等产品,实现从原料供给到工艺技术到消费市场的高效渗透与深度链接,降低公司大宗化工品比例,提升精细化学品与新材料产品产出,将进一步夯实上市公司化工新材料业务板块的协同深度与产业厚度,优化市场覆盖范围。

  ——功能性薄膜项目:苏州汾湖基地12条线功能性薄膜项目已陆续投产,南通基地另外12条线功能性薄膜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项目预计2024年下半年陆续投产。汾湖基地和南通基地全部投产,为康辉新材成为全世界产能顶级规模和工艺技术最领先的功能性膜材料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锂电隔膜项目:营口基地年产超强湿法锂电池隔膜4.4亿平方米项目(其中2.2亿平方米锂电池隔膜涂布膜),历经一年时间,于2023年6月初实现了首条生产线全线贯通,公司正式踏入锂电池隔膜领域,实现了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重要布局。该项目预计2024年上半年前达产。

  南通厂区年产湿法锂电池隔膜12亿平方米,年产干法锂电池隔膜6亿平方米。该项目已经试生产的1条产线年上半年达产,其余生产线年陆续开始试生产。

  ——PTA新产能投放,进一步夯实上游产能一马当先的优势:恒力(惠州)产业园500万吨/年PTA项目实现全面投产。项目采用行业领先的绿色化、智能化PTA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重点建设两条250万吨/年PTA装置及辅助设施,具有“投资规模大、生产能力强、工艺水平高、能源消耗低”等特点,将进一步夯实公司在PTA领域的规模与成本优势。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公司从始至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层次地融合,引领公司科学技术创新加速发展。公司秉承着高技术、市场化、可持续、绿色化的发展思路,已构建起覆盖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组建产学研联盟,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培养创新人才队伍,攻克诸多“卡脖子”技术,取得了一大批国际国内核心专利,并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生产。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为13.71亿元,同比增长15.73%。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1331件,其中2023年授权专利超200件。

  依托于公司多年精心打造的研发平台,聚焦市场差异化、技术高端化、业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集中优势资源,公司持续在差异化功能性材料的前沿技术和尖端产品的研发上取得突破。如“高均匀性超柔软聚酯纤维”产品整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康辉新材成功自主研发并量产3.9微米超薄碳带基膜,年产能达6000吨,成为国内首家也是行业内唯一一家使用熔体直拉法生产3.9微米超薄薄膜的厂家。恒力化纤研制的“弹性仿棉涤纶长丝”“免染灰色涤纶长丝”“低缩阻燃涤纶工业丝”三项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其中前两项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属国内首创。报告期内,恒力化纤的“一种聚酯工业丝品质提升方法”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恒科新材料的“一种阳离子可染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获中纺联优秀专利银奖;康辉新材的太阳能背板基膜获德国TüV莱茵证书,标志着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获得了国际权威的认可。恒科新材和康辉新材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成为继恒力化纤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后的又一重大荣誉。

  持续深化“智改数转”,智能制造提档升级,致力于实现精益化生产。通过将智能化创新改进和数据管理深层次地融合,公司实现了制造资源、生产流程、质量追踪生产运行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有效提升质量控制水平,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如恒科新材料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充分的利用DetaV-DCS集散控制管理系统、ERP、MES、WMS等信息化系统,加快构建数据资产,挖掘数据价值,为效益优化提供有力地数据支撑,提升产品品质与生产效率。如康辉大连新材新建的PBS类生物降解材料项目,全流程采用数字化生产车间标准建设,车间内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占比超99%,全部实现联网协同作业。

  报告期内,恒科新材料在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荣获AAA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恒科新材料先后获评“国家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优秀示范场景”“化纤行业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先进企业”“江苏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工厂”等荣誉;康辉新材获评“辽宁省智能工厂”。

  立足于高起点的设计规划、建设运营与细节管理,践行高标准的本质安全运作与绿色低碳运营,是推动上市公司稳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效益线和风景线。

  稳扎稳打,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系统思维,一以贯之抓落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全面落实安全环保责任制,将HSE管理目标逐项落实,全员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持续健全完善安全标准化和HSE体系管理工作,强化安全风险评估,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定期组织安全环保培训、消防应急疏散演练等,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平稳态势。

  绿色低碳,擦亮高水平发展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是高水平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公司全面落实“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融入到项目设计、工艺包选择、设备采购、安装、运行的所有的环节,实现本质节能。持续推进节能降耗工作。通过系统优化改造、优化生产的基本工艺、精细化管理等措施,充分的利用全产业链上下游流程联合、物料互供、能量耦合,合理规划利用资源,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生产全过程节能、可持续发展。报告期内,如恒力炼化实施PSA氢气深度利用完善改造项目,回收乙烯和煤制氢两套装置生产的富氢气体,增产氢气,有效提升物料价值。为充分回收利用乙二醇装置含氧废气,恒力化工将目前排入火炬系统和TO炉进行燃烧处理的含氧废气引入苯乙烯装置蒸汽过热炉进行燃烧,减少天然气消耗量,节约燃料。投用后降低天然气消耗0.56t/h,每年节约天然气4704吨,折算标煤7940吨。大力推行光伏项目建设。继四期光伏项目全部投运后,恒科新材料第五期光伏项目在2023年内投运,铺设容量规模12.5MW,铺设面积近70000平方米,可实现年发电量1344万度,至此投运总装机容量约76.5兆瓦。康辉新材利用厂房屋顶、停车棚等闲置资源,因地制宜,将光伏发电和建筑有机结合,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一、二期全部完成并网投入运行,发电容量为30.4兆瓦,是辽宁省目前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一、二期项目投运后,当前日均发电量16万千瓦时。据测算,每年可省标准煤11646.67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31083.24吨。

  报告期内,工业与信息化部等联合发布《2022年重点用水企业、园区水效领跑者名单》和《2022年度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恒力炼化、恒力化工实现“双领跑”,恒力石化(大连)获评能效“领跑者”企业。恒科新材料获评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联合发布的“2023年度绿色发展领军企业。公司旗下已有五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面向未来“碳中和”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趋势要求,公司坚定持续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深抓高端制造主线,持续推进企业创新、智能、绿色发展,在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方面狠下功夫,走出一条产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保共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高质量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积极推进康辉新材分拆上市。为优化业务架构,聚焦主业发展,企业决定分拆康辉新材通过重组方式实现上市。通过分拆上市,康辉新材将实现与长期资金市场的直接对接,发挥长期资金市场直接融资的功能和优势,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灵活性、提升融资效率,从而大大降低资金成本,并为康辉新材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有利于长期资金市场对公司不同业务做到合理估值,使公司优质资产价值得以在长期资金市场充足表现,来提升公司整体市值,实现全体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截至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公司格外的重视对投入资产的人的合理投资回报。自重组上市以来,公司从始至终保持较高比例的现金分红,在兼顾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利润分配从始至终保持连续性和稳定能力。经董事会审议,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5元(含税)。现金分红金额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56.07%。此事项尚需股东大会审议。完成本次分红后,公司在2016年重组上市后累计分红223.71亿元,占累计归母净利润的41.08%,大幅超过公司从资本市场所募集的配套资金。

  未来,随着在建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公司将结合实际经营情况和发展规划,统筹好经营发展、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持续完善“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让股东充分享受公司的发展成果,增强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公司主营业务囊括从“一滴油到万物”的炼化、芳烃、烯烃、基础化工、精细化工以及下游各个应用领域材料产品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同时依托上游“油、煤、化”融合的大化工平台,深度锚定“衣食住行用”的刚性消费市场以及高技术壁垒、高的附加价值的高成长新材料赛道,不断强化内部一体化优势、成本护城河与精细化管控,持续打造“平台化+新材料”的价值成长性上市企业。

  公司在上游具备20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500万吨/年煤炭加工能力,150万吨/年乙烯装置,年产520万吨PX和85万吨醋酸生产能力,中游拥有1660万吨PTA产能和180万吨纤维级乙二醇产能,自产的PTA和乙二醇产品部分自用,其余外售,下游化工新材料产品品种类型丰富,各种类型的产品规格齐全,定位于中高端市场需求,涵盖民用涤纶长丝、工业涤纶长丝、BOPET、PBT、PBS/PBAT等聚酯与化工新材料产品,应用于纺织、医药、汽车工业、环保新能源、电子电气、光伏产业、光学器材等规模化、差异化、高的附加价值的工业制造与民用消费的广泛需求领域。

  随着公司上游世界级炼化、乙烯关键产能和精细化工稀缺化工原材料产品的完全投产和全产业链优势不断巩固扩大,公司加快具备了做长、做深和做精下游中高端新材料市场的“大化工”平台支撑与原材料配套条件,并立足于内部研发技术与外部产业合作,持续不断延续化工材料价值产业链,加快切入以先进制造和新能源、新消费、新材料等终端需求为代表的“国产替代”与“刚性消费”的化工新材料市场需求。

  公司是国内最早、最快实施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战略发展的行业领军企业,积极推动各大业务板块的协同均衡化发展,大力拓展上下游高端产能,致力于打造从“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民用丝、工业丝、薄膜、塑料”世界级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的上市平台发展模式。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15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全面投产,实现了公司在炼化、芳烃、烯烃关键产能环节的战略性突破,公司成为行业内首家实现从“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发展的企业,加上快速推进的PTA、化工新材料、PBS/PBAT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等新建产能依次建设与投产,公司一直在升级优化产业模式,巩固扩大各环节产能优势,推动公司经营规模的量变与业务结构的质变,构筑公司适应行业全产业链高质量竞争态势下在产业协同一体、产能结构质量、装置规模成本、技术工艺积累、项目投产速度与上市平台发展的战略领先优势。

  公司通过持续引进国际一流的生产设备与成熟工艺包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利用,并不断进行技术工艺创新改进,在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布局了以“装置大型化、产能规模化、结构一体化、工艺先进、绿色环保、配套齐备”为特点的优质高效产能结构与公用工程配套,不论是单体装置、合计产能还是生产工艺都处于行业领先的加工规模与技术水平,确保了公司在单位投资成本、物耗能耗节约、单位加工成本、产品交付周期、产品高质化、多元化等方面的规模优势、营运效率以及更为稳定卓越的质量表现,加上行业内最为齐备的电力、能源、港口、码头、罐区、储运等产业配套能力,在综合成本节约、服务质量表现与运作效率提升等方面的综合运营优势突出。产业园区内炼油、化工、煤化工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形成高效业务与成本协同,炼化业务配置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煤制氢装置,产出低成本纯氢、甲醇、醋酸、合成气等煤化工产品,加上原料、产品储存运输系统优势,大大增强了项目的经营弹性空间与综合成本优势。

  公司走的是市场差异化、技术高端化与装置规模化、业务一体化并重的发展路径,具备长期积累、摸索形成的市场-技术联动创新机制,并打造国际化研发团队,构筑高水平科学技术研发平台,研发技术实力与新品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领先同行,能快速响应最新市场消费需求变化,具备稳定的中、高端客户资源储备。公司四大经营主体企业恒力化纤、德力化纤、恒科新材料、康辉新材料都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对生产的全部过程的精细管理和技术工艺的一直在改进,公司自主研发积累了一系列差别化、功能性产品,掌握了大量产品的生产专利,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公司产品在品质以及稳定性上优于同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量产规格5DFDY产品的公司,MLCC离型基膜国内产量占比超过65%,更是国内唯一、全球第二家能够在线微米涂硅离型叠片式锂电池保护膜的企业,公司在功能性薄膜和民用涤纶长丝领域,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和工艺积累,形成了短期内难以复制的行业竞争护城河。

  公司着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AI和实体经济深层次地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产能,再造内生增长动力,将“智能互联”作为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机器换人”、“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等方式,逐步将企业的发展模式从“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转变。借助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应用,不断推进全过程智能化制造水平,通过自主研发的产品检验测试系统、自动条码系统、智能出入库系统、销售系统,与ERP系统来进行无缝对接,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及全流程管控,促进公司管控、研发制造、业务管理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推动公司由“制造”向“智造”、由单一业务管理向产业链高度协同运作转变。

  公司已形成一支包括炼化、石化、高分子材料、化纤工程、纺织工程、电气工程等多学科、多专业的科技攻关团队,科学技术研发能力领先于国内同行。在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很看重内部人才的培养,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培训制度,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管理等每个方面,培养了大量骨干人员。

  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2,605.99亿元,同比增长7.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99.92亿元,同比增加13.49%。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7.91亿元,同比增加5.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97.83%。

  在“双碳”目标下,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循环化改造,推广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节水技术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格外的重视各类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加快CCUS示范应用,大大降低碳排放,探索开展制氢尾气及催化裂化烟气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二氧化碳干重整、二氧化碳加氢制油品和化学品技术示范。

  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化工行业融合,慢慢地加强化工过程数据获取能力,丰富公司制作管理、工艺控制、产品流向等方面的数据,畅联生产运行信息数据“孤岛”,构建生产经营、市场和供应链等分析模型,强化全过程一体化管控,推进数字孪生创新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组织架构优化、动态精准服务、辅助管理决策等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本质安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我国部分高端石化产品、化工新材料目前尚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市场潜力巨大。紧紧围绕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对化工材料的需求,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加大延链、补链及强链的力度,提升产品精细化、专用化、系列化水平。随下业发展,化工新材料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我国是PTA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在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格局之下,PTA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单套装置规模、生产运行稳定、物耗能耗和产品质量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PTA行业优胜劣汰速度加快,未来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化纤工业是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担任重要角色。化纤产业正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提高常规纤维附加值、提升高性能纤维生产应用水平、加快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发展,开发高品质差别化产品,加强应用技术开发。

  加强智能装备研发应用,推进大集成、低能耗智能物流、自动落筒、自动包装等装备研发及应用。加快涤纶加弹设备自动生头装置及在线质量监测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提高涤纶、氨纶、锦纶的纺丝、卷绕装备智能化水平。推动新兴数字技术的应用,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水平。打造主数据、实时数据、应用程序、标识解析、管理信息系统、商务智能一体化集成的工业网络站点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工业网络站点平台实现资源数据共享,加强供需对接,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开发和协同应用。

  优化能源结构,加强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及重点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推进节能低碳发展。提高循环利用水平,推动废旧纺织品高值化利用的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发展,加快再生化学纤维产业体系优化和企业升级等。

  以技术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增加高品质的产品供给,培育纤维知名品牌,提升花了钱的人中国纤维和企业品牌的认知度,推进中国纤维及企业品牌的国际化等。

  总体发展的策略:致力于为社会提供优质纤维,创造美好生活为己任,始终在“什么时代做什么事”时代观的引领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守“志恒力久远,品质赢天下”的经营理念和“人性化、科学化、制度化、专业化”的管理理念,努力塑造“团结、诚信、稳健、创新”的企业精神,增强产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优化产业体系,推进公司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和国际化发展。

  (1)坚定不移地走“完善上游、强化下游”的发展的策略:一方面,持续强化上游以“炼化+乙烯+煤化”为产业载体的“大化工”平台基础支撑与发展平台作用,积极实施“补链强链”和“研发创新”,为未来下游各类新材料业务的持续拓展预留空间,铺设路径。另一方面,做深、做精下游产业,巩固传统市场优势,对标“新消费”和“硬科技”发展与升级的重点新材料突破性领域,持续开辟具有规模优势和领先水平的新材料业务增长点,向着世界一流全产业链石化新材料企业的发展趋势不断迈进。

  (2)坚定不移地走横向一体化发展的策略:专注丰富产品规格,扩大产能规模,通过研发、技术及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提升,实行产品差异化,力争实现“产业基地化、生产规模化、产品精细化、技术专业化、管理科学化”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巩固传统优势,发展新动能,统筹好发展与安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全力达

  成公司年度经营目标,保障公司实现高质量的效益增长,继续朝着“百年恒力”的伟大目标奋进。全年重点工作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继续强化“品质、成本、快速反应”,坚持“以销定产,以产促销”的经营方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全员营销”的经营理念,迅速识别市场变化和客户的真实需求,建立完整灵活的组织架构,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一直在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充分的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继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扩大营销渠道,提升市场占有率。

  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不断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瞄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环节,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推动产业创新。炼化、化工、石化、精细化工板块要充分的利用产业园区资源优势,强化产品向高端领域延伸,提升产品竞争力,有效推动企业绿色发展。聚酯新材料板块要继续发挥技术优势,加大新品开发力度,集中优势资源,突破高价值纤维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

  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环保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安全管理工作,构筑更高更牢的安全防线。在国家双碳政策引导下,大力推进绿色制造,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产业布局,继续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高效执行“制度管人、流程管事,表单管效率”,加强完善制度、优化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与执行力。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数字化平台,进一步提升整体研发能力,推进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助力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工厂。

  持续推动人才与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加大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建立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健全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加快人才梯队建设,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层次地融合。注重企业文化的发展,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员工凝聚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重点聚焦培养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公司业务领域涉及的产品与国计民生紧密关联,行业发展与国民经济景气程度联动性较高。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出口政策、消费需求等宏观环境的变化,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着行业开工率、产品价格、盈利能力等。公司重视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及市场动态,及时做出预判,调整经营策略,最大限度降低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风险。

  公司的生产经营受上游原料特别是原油和煤炭的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大,若公司的库存和采购管理、下游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不能大大降低或消化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将可能对公司的经营生产及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持续关注原材料的市场变化,持续开展动态分析和研判,选择正真适合的采购时机,控制原料采购价格的波动幅度,有效控制采购成本;加强市场营销管理,降低原材料波动给公司带来的不利影响。

  若人民币持续大幅度波动,将对公司汇兑损益、外币计价出口产品价格、原料价格等经营性因素产生较大不确定性影响。公司灵活采用远期外汇合约等方式建立并完善汇率对冲机制,降低外币收付款金额,由此减少因汇率变动对公司纯收入能力产生影响。

  实现高标准的安全生产与环保运行是企业的生命线、效益线和风景线。环保和安全问题仍是企业风险管控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本质安全管理,全面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深化安全标准化和HSE体系管理工作,不断的提高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创新与风险管控能力。规范事故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应急管理体系,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风险,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及政府环保要求趋严,公司积极将绿色低碳生产融入企业未来的发展,加大环保投入,以满足今后可能日趋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平平,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恒力石化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